3月25—26日,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贵州雷山县,发现文旅农康之美,探寻乡村振兴生动实践。走过梯田托起的最美村庄——白岩村,来到云雾缭绕、春意盎然、美不胜收的雷公山满天星茶园,抬眼一望,尽风景,随处一景,都如画。
据雷山县副县长张建明介绍,雷公山海拔2178.8米,它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,而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“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,是人类返璞归真、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,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。”雷山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.8%,有23种二类保护动物和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,素有“天然绿色聚宝盆”之称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,使得雷山的自然生态与苗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,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,全县共有350多座苗寨,68个国家传统村落,5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全国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、国家传统村落密度最大的县。
雷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祖丕波告诉记者,近年来,雷山县充分发挥“文化+生态+旅游”资源优势,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区“桥头堡”的桥头堡。大力发展运动康养,加快建设雷公山片区传统村落精品环线,创新推出到户、研学、培训、徒步等旅游新业态,打造具有雷山特色的户外运动系列赛事活动和精品民宿产业集群。大力发展温泉康养,围绕陶尧温泉资源优势,积极谋划苗浴温泉康养项目,打造集温泉旅游度假、温泉医养康养、温泉养老养生于一体的多业态开发模式,以“温泉康养”赋能全域旅游,引爆县城,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。大力发展森林康养,围绕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,打造“苗岭悦动”生态避暑基地和“富氧森林”康养重点村轻奢养生群落,把游客请进来“卖山水苗寨颜值养眼”、“卖高负氧离子空气养肺”,同时依托富硒茶园优势,突出茶疗康养特色,打造“云上硒茶”微度假公园,依托林场苗药产业,突出苗药康养,打造“千年苗医”苗药养生文体旅综合体。大力发展旅居康养,全力推动西江千户苗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渐次推出一批旅居康养精品路线,以核心景区带动雷山县全域旅游发展,以全域旅游引领乡村振兴。
“今年雷山县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,聚焦‘守底线、抓发展、促振兴’,全力加快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。”祖丕波说,为走出一条具有雷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,将着力在产业发展上出实效,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庭院经济,做好“土”文章;发展传统银饰、刺绣、蜡染等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和民间非遗工坊、米酒作坊,做好“特”文章;精准对接、用好景区商户资源,鼓励引导销售和宣传推介雷山特色农产品,搭建好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平台,做好“产”文章。着力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上出新绩,以城镇精致化管理、乡村庭院美化“两大行动”为抓手,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全面打造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升级版。着力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创新绩,聚焦“茶麻菇稻”特色优势产业,建链、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通过多方联抓、资源联用、产业联兴的措施,加快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;探索推行“让手机变成新农具、数据变成新农资、直播变成新农活”的农村电商模式,推动全县15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,形成“集体经济总量扩大、中等收入主体稳定、高收入村引领示范”发展局面。